Warsaw 10 ºC
联系我们
波兰伟大导演

作为安杰伊·瓦伊达、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罗曼·波兰斯基的祖国,波兰从60年代“波兰电影学派”崛起时,就一直是一个略被忽视的电影强国。经历了“道德焦虑派”电影和好莱坞的各种冲击,波兰电影人从前人那里继承了冷峻与思辨,同时加入对现实世界的热切关照和反思,不断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与奥斯卡崭露头角。

“波兰电影学派“是指那些创作于1957-1961年,以调子低沉、思想悲观,渲染波兰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为特征的战争色彩影片。代表人物是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安杰伊·蒙克(Andrzej Munk)和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Jerzy Kawalerowicz)。

安杰伊·瓦依达的代表作为1955的剧情长片《一代人》,1957的战争剧情片《下水道》和1958的剧情片《灰烬与钻石》。他的电影就像是一场场通往早已注定的悲剧结局的艰苦跋涉,看似无谓的与命运的抗争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带有时代烙印的悲剧英雄。

安杰伊·蒙克曾经参加过华沙起义,他的代表作为1960年的喜剧片《倒霉》,喜剧将波兰民族独特的苦难式乐观推向高潮,而主人公的倒霉经历则是对社会的最大讽刺。

“道德焦虑电影”是指那些创作于19761981年,以审视当代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影片。代表人物是安杰伊·瓦伊达(Andrzej Wajda)、克里日托夫·扎努西(Krzysztof Zanussi)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安杰伊·瓦伊达的代表作是1976年的剧情片《大理石人》。克里日托夫·扎努西的代表作是1980年的剧情片《山巅的呼唤》。它通过命运坎坷的主人公放弃一切去爬喜玛拉雅山的故事反思政治漩涡中的个体存在。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1981年的剧情片《机遇之歌》讲述了波兰大学生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故事。与之前的波兰学派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波兰的导演更加深入生活,力图反映与当前社会形势有关的问题,同时也更加注意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波兰的导演和电影更是频频在世界获得殊荣,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在2002年凭借拍摄的剧情片《钢琴师》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修女艾达》曾获得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19年,波兰影片《冷战》再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除了传统的战争与苦难,波兰电影制片行业也在不断的朝着现代化与全球化迈进。波兰的电影开始为社会弱势与少数群体发声,如2007年的通过记录孤独老人的日常生活呼吁社会对老人多些关怀的《死期将至》;2013年的讲述残疾男孩用近三十年时间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故事《生命如此美好》;

除了社会题材的电影,波兰还生产了很多喜剧,如《单身星球》、《爱情税》、《爱的平方》,悬疑如《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命案奇缘》和不输好莱坞大片的刺激爱情《黑帮大佬和我的365日》。而动画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曾获得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并引进中国,获得广泛赞誉。可以说,波兰一些优秀影片的制作水准和艺术水准,已经达到国际顶级水平,实力不可小觑,发展势不可挡。

 

办事处地址

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6号
长富宫办公楼8014室
邮编 100022

关于办事处